滾滾砂石 無價之寶古文明風華再現

先進半導體平坦化製程淺介

作者:康來成博士 (原載於2016成大物理系刊)

以矽晶為主流之半導體元件,在130奈米技術節點 (technology node) 為重要分水嶺;之前,用鋁作為元件導線;而從130奈米及小於130奈米的製程則以銅為導線。

鋁導線製程先將晶圓以物理氣相沉積的濺鍍方式(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―sputtering)覆蓋鋁膜,鋁膜上塗布光阻(photoresist),再經微顯影方法使光阻精準的繪出導線的分布圖案,再經等離子氣相蝕刻(plasma etch),使鋁膜按光阻之圖案,移除該移除之部分,而存留的鋁,即是需要的導線佈圖,被移除的鋁留下之間隙,再用等離子增益化學氣相沉積方式(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, PECVD) 填滿介電(絕緣)材質(通常是SiOX,X接近2,有效介電常數effective dielectric constant, κ»3.8)。此膜層含有鋁導線暨介電材質,再施以適當處置,使膜層達到合乎訴求之平整度,此膜層製程即完成。

以上製程業界稱為減法式鋁製程subtractive-Al process。它是將鋁膜不需之處去除,間隙填以絕緣物質,其手法可以陶瓷器工藝景泰藍法 cloisonne喩之。

銅導線製程始於130奈米技術節點,為使元件速度更快,單位面積能承受更大的電流量,導線改用銅。但若想用plasma etch移除銅極困難,因為所有具腐蝕性的鹵族氣體,與銅形成之生成物,氣化溫度很高,若要採取類似鋁製程的蝕刻法移除銅,腔體溫度將遠遠高於常溫,設備繁複,而且蝕刻的精細度難以控制。

所以銅導線之形成,主要是先在晶圓覆蓋SiOXR介電膜 (X接近2,R為C—H有機鍵結之官能基,可降低介電膜之極性,有效介電常數κ»2.5),之後,介電膜上塗布光阻,經由微顯影,使光阻呈現出需要介電質覆蓋之圖案,經過蝕刻,將不需之介電質移除,留下之空隙,用電鍍法填滿銅,最後將多餘之銅,經過化學機械平坦化chemical mechanic planarization—CMP,達到合乎訴求之平整度。簡言之:金屬佈線圖案,並非直接刻畫金屬膜,而是刻畫介電膜,再將金屬鑲崁入已刻畫介電膜之空隙。以上手法,類似巴比倫文明之工藝,以鑲崁方式使金屬圖案呈現於各類工藝品。IBM將此種銅導線製程命名為damascene,以代表兩河流域文明大馬士革金屬工藝手法(Damascus steel, or Damascening)。

先進半導體製程,對晶圓平整度要求極為嚴苛。此乃因微顯影製程時,光阻若需精準地描繪所需之設計圖案,其景深(depth of field)極窄,以28奈米技術節點製程為例,300毫米之晶圓,總體高低起伏差異total thickness variation, TTV只有11奈米!相當一個足球場地,總體高低起伏近乎人的頭髮直徑之五分之一!

CMP製程所需要之研磨漿料slurry,來自砂石,主要成分有的是氧化矽,也有氧化鋁;砂石經過提煉純化後,篩選適度之顆粒大小,即是研磨粉,再配以化學液體成為研磨漿料。在CMP過程中研磨漿料與矽晶圓磨耗,使晶圓達於全面平坦化global planarization,這是極細緻嚴苛之過程,而也造就附加價值極高的晶圓。

從砂石提煉出的晶圓,與砂石提煉配製的漿料,滾滾流動,琢磨出e世代的大馬士革金屬極致工藝—damascene,古蘇美文明,風華重現於資訊科技的上游產業—半導體製程。